11月的第一个周日,建成开放不久的光明区茅洲河左岸科技段碧道上游人络绎不绝,造型别致的V形桥下,缓缓流动的河水泛着波光,清澈见底。两侧的河堤上,鲜花争相吐艳,狼尾草随风摇曳,美不胜收。
截至2019年,深圳自然保护地占全市陆域面积的24%,提前达到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2020年目标。
目前,深圳在深圳湾成功应用恢复红树林湿地面积超过135公顷。景观修复后的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全球“极度濒危”鸟类黑脸琵鹭从192只增加到360只。
深圳以改革为核心,以创新为手段,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形成工作合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深圳提供有力保障。
早在2007年,深圳就开始实行环保实绩考核制度,领先全国9年时间,2013年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考核范围扩展到各区、19个市直部门和12个重点企业,2015年被新华社誉为生态文明“第一考”,获得生态环境部“绿坐标”制度创新奖。
近年来,深圳又先后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效突显,深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验在中央深改组通报刊发,省委书记李希专门批示要求全省推广。
深圳始终坚持立法先行,先后出台特区环保条例等20余部生态环保类法规和40余部地方标准、技术规范,初步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态环保法规标准体系,首创按日计罚等制度被国家环保立法吸收。
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与信隆公司签订全省首单近1400万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入选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典型案例,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件办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0.5em;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主任李宏伟教授说,这次深圳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就是最好的例证。深圳充分发挥了绿色窗口作用,向世界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来源:深圳特区报
转载自: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官方平台